close

  嘉興錢氏清芬堂紀念館,坐落於古色古香的梅灣街一隅,一塊“清芬世守”的匾額懸掛於門廳之上。
  “清芬堂”一名很有來頭,取自乾隆為錢家題字“清芬世守”。
  錢霆是清芬堂紀念館的負責人、錢鏐第三十三世孫,退休後他就奔赴全國各地的檔案館、博物館,想方設法搜集錢氏文史資料和書畫作品,放在紀念館陳列。
  “我想讓子孫後代更多地瞭解錢氏歷史,恪守《錢氏家訓》,讓好的傳統世代相傳。”錢霆說,以他的理解,六百字的錢氏家訓,真諦就是“認認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這是他父母教給他的,而他想傳之後代。
  為游客解說錢氏歷史
  讓後代銘記《錢氏家訓》
  周末,嘉興梅灣街經常有外地游客游覽。
  位於西南角的“清芬堂”環境清幽,當游客來參觀時,只要錢霆有空,就給大家當免費導游。
  我去採訪時,他正好在給游客解說——戴著老花鏡,配以激動的手勢,把錢氏歷史故事說得活靈活現。
  他77歲了,但是臉色紅潤、精神矍鑠,退休後的大部分時間,都獻給了錢氏文史資料的整理。
  其實,他是一個工科生,學的是電氣自動化,是一名工程師。
  但作為錢氏後代,他覺得有使命去搜集這些歷史材料,所以幾赴北京、南京、上海、蘇州等地的檔案館、博物館,查閱關於錢氏的史料。
  如今,這些史料都陳列在“清芬堂”里,供游客和錢氏後代觀覽。
  “清芬堂”其實是清代文化名臣錢陳群的故居,錢陳群是康熙六十年(1721)進士,歷任刑部尚書、太子太傅等職,與乾隆既是君臣,又為文學知己。
  乾隆六下江南,錢陳群祖孫三代先後全程陪同。
  “清芬堂”三字就取自乾隆給錢家的題字“清芬世守”。
  “清,為人清白,為官清正;芬,代表文化,道德品質;世守,世世代代傳下去。”錢霆說,這是錢家世世代代傳下來的典故,和《錢氏家訓》一樣無比珍貴,如今這四字高懸錢家宗祠。
  《錢氏家訓》是錢家先祖、吳越國王錢鏐留給子孫的精神遺產,分個人篇 、家庭篇 、社會篇和國家篇,共六百餘字,是錢氏後人的行為準則。
  “聽長輩說,以前錢家一有嬰兒出世,全家就會誦讀錢氏家訓。”錢霆說,現在他們已經不要求後代背誦了,“背誦只是個形式,我更要求後代領會其中的精神,要求他們認認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耕讀傳家是祖訓
  錢家歷來重視教育
  錢氏人才輩出,從吳越國開始開啟了錢氏家族的千年輝煌,到近代更是人才“井噴”,甚至有繞口令傳唱,“一諾獎、二外交家、三科學家、四國學大師、五全國政協副主席、十八兩院院士”。
  在錢霆看來,這和《錢氏家訓》的教誨密不可分,“子孫雖愚,詩書須讀”。
  錢霆說,他很小的時候,奶奶就給他們兄弟講錢陳群母親陳書夜紡授經和錢陳群刻苦讀書的故事。
  如今,《夜紡授經圖》的浮雕刻在清芬堂廳堂正中,描繪了母親陳書寒夜紡織,督促兄弟幾個苦讀的情景。
  陳書是清代著名畫家,丈夫早逝,她靠紡織和賣畫養家,但對子女教育,從小就非常重視。
  “錢家人都很重視教育,家族中有很多教師、醫生、書畫家,錢家沒有規定子女必須往這方面發展,這完全是家庭氛圍的影響。”錢霆說。
  錢霆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父母都是老師,家庭讀書氛圍非常好。
  “父母言傳身教很重要,如果父母酗酒賭博,對子女影響就不好。”錢霆說,以身作則很重要,他從來不打罵子女,而是用良好的家庭氛圍感染和影響孩子。
  主編嘉興錢氏文史資料集
  教育後代樂於助人
  在家庭教育中,錢霆的長輩還多次教育他們要互幫互助,家訓中提及“家富提攜宗族,置義塾與公田,歲飢賑濟親朋,籌仁漿與義粟”。
  “家有貧富,人也有能力強弱,所以要互幫互助。”錢霆說,奶奶從小就說,祖上家庭富裕的人家,都會幫助別人,周濟急難,體恤喪偶的孤寡和殘疾人,還會興辦學堂、修橋鋪路。
  “樂於助人,我教育後代必須這樣。”錢霆說,子女在成長過程中也一直踐行著。
  另外,他還多次教育後代要熱愛本職工作,認認真真做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人要有一門技術在身,在哪都有飯吃。”錢霆說,他對電氣鑽研一絲不苟,“我兩個兒子創業搞新材料,我一直強調,工作無貴賤,但對工作一要喜歡,二要認真”。
  他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
  這麼大年紀了,錢霆還戴著老花鏡在檔案館翻閱資料,一筆一划做筆記,已經主編了一本名為《清芬世守》的嘉興錢氏文史資料集。
  “我還會繼續搜集嘉興錢氏的資料和作品,讓更多後人看到。”錢霆說,《錢氏家訓》是珍貴的財富,也是子孫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原標題:認認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27hutom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